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最先步入“老年化”的,居然是……


回望2020,AI成为科技抗疫的中坚力量,5G网络撑起全民直播时代,产业智能化推动经济复苏,无人配送降低感染风险,健康码简化疫情防控……


眺望2021,这些科技的力量仍会继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我们梳理出过去一年来,最为热门的十大科技应用,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技术,它们的应用前景无量,服务盲区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


2003年,全球科学家花数月时间确定非典病毒的基因序列,2020年,中国科学家仅花了14天就确认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背后AI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把之前需要几个月进行的基因搜索工作缩短到几周甚至几天内完成,还能长期追踪病毒变异情况、加速疫苗研发速度。


案例:

自疫情爆发以来,百度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合作,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助力监测疫情发展态势、研判防疫需求。5月13日,百度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算法LinearDesign,再次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疫苗研发事业提速。


在新冠疫情抗击战中,mRNA基因疫苗因具备研发、生产速度快的优势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其稳定性低、易降解失效而迟迟无法落地。百度LinearDesign算法能够在理论上设计出结构最稳定、蛋白质表达效率最高的mRNA序列,最快16分钟完成mRNA疫苗序列设计,帮助全球科学家更高效地设计出“具有稳定二级结构的mRNA序列”。


新冠疫苗研发已成为全球性课题,百度LinearDesign算法的推出让我们看到中国AI技术在全球抗疫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绿码请通行。”这可能是2020年的地铁、高铁、火车站、飞机场里最受欢迎的一句话。


健康码的出现让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两难问题得以解决,也让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案例:

2020年2月份以来,为了服务疫情期间的出行、复工,支付宝、微信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健康码方案,并在国家支持下分别从杭州、深圳向全国推广。凭借健康码,居民在交通出行、出入小区或办公楼时更加便捷,检查人员则可以轻松掌握并核对健康信息,既省去了繁琐的纸质填报工作,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同时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随着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各家健康码都通过不断优化迭代,纳入更多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功能,持续助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




2020年8月,一则“哈尔滨老人因无法出示健康码被公交拒载”的新闻掀起社会热议。疫情之下,科技应用的便利性凸显,但也让老年人的无助感被放大。他们是时代的开拓者,也是最应该享受时代成果、受到科技关怀的群体。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2020年底的热门话题。


案例:

2020年11月以来,国务院和各部委纷纷印发方案,从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出发,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头部互联网公司也加速开启“老人模式”。


其中百度自主研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小度”已成为老年人语音上网的“神器”,一句“小度小度”唤醒智能音箱后,老人们可以呼叫取餐、维修、咨询等服务,也可以获取音乐、京剧、菜谱等信息,轻松开启智能生活。近期升级的小度“长辈模式”则进一步放大了音箱屏幕的字体,聚合了老人高频使用的新闻、养生知识、戏曲相声等功能资源,同时增强了带口音普通话的识别率,并在桌面设置清晰的客服电话提示等。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让我们看到科技高速发展之下不应被忽视的人文关怀。




2020年3月以来,“新基建”上升至国家战略,该风口的引爆使得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凸显,而深度学习框架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更成为兵家必争之所在。所谓底层框架,一般被称作为开源框架或算法训练平台,通俗来说,就是AI工具包。如果算法是“子弹”的话,底层框架则是“军火库”般的存在。


数据显示,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中,前三位中的两位都是来自于美国厂商,另外一位则是百度飞桨。而这一年,美国技术封锁加剧,人们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了更深的认知,在AI时代,谁占领了深度学习框架,谁就拥有了AI时代应用“生产”的“话语权”。


百度飞桨作为我国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向下对接芯片,向上支撑各种应用,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路上已经行进了许久,覆盖通信、医疗、城市管理、民生、工业、林业等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案例:

在疫情诊疗的关键时期,存量患者和新增患者总体数量庞大,基于百度飞桨开发出的CT影像肺炎筛查与病情预评估系统成为前线医生的好帮手,可快速检测识别肺炎病灶,为病情诊断提供病灶的数量、体积、肺部占比等定量评估信息。同时辅以双肺密度分布的直方图和病灶勾画叠加显示等可视化手段,为临床医生筛查和预诊断患者肺炎病情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提升医生诊断和评估效率。


此外,在靶向治疗方面,飞桨也发挥作用。癌症病人放疗前,医生需要勾画肿瘤的精确范围,同时也要勾画受保护的范围,这一步骤决定了放疗质量的60%,现行方案都是放疗医生人工勾画,基于飞桨开发了基于CT和MRI多模态影像的鼻咽癌病灶靶区自动勾画系统,基于放疗医生勾画的CT/MRI多通道影像建立数据集,采用图像裁剪和增强等预处理方法提升数据集的质量,辅助放疗临床医生高效诊疗。


飞桨作为国产深度学习框架的代表,一举承担起成为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AI底座的责任,不仅在抗疫期间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在诸多领域落地,服务近10万家企业,而放眼全球视野,在AI开发上也要拒绝“卡脖子”。



5G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2020年初红遍全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云监工”,依托的正是5G技术。值得关注的是,5G网络技术仍在不断升级。2020年7月,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伴随着标准的确立,我国5G网络也从NSA(非独立组网)向性能更强的SA(独立组网)加速发展,真正的5G时代正在来临。


案例:

2020年1月29日,中国联通携手央视网等,开通24小时直播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与全国人民一起“云监工”,见证与疫情比拼的中国速度。4月14日,中国电信联合央视频推出 5G 慢直播,通过 4K 高清画面,以 VR 视角带广大网友看珠穆朗玛峰的日升日落。4月,中国移动启动“广州5G领航城市”计划,高铁、地铁、公交、路政、网联驾驶等五大交通行业5G创新应用纷纷落地。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提升,5G赋能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




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以无人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无接触经济走入了更广泛大众的视野中。2020年2月5日,京东完成了对武汉新冠定点医院之一的武汉第九医院的首次无人化配送。这只是无人化物流应用发展的冰山一角。在物流领域,无人配送车、无人分拣技术、无人智慧仓库等智能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取代了传统人力,加速了包裹间的流转效率,在把人与人之间感染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同时,更快满足全国各地消费者与日俱增的网购物资即时供应需求。


案例:

2020年6月,亚洲首个全流程智能柔性生产物流园——京东物流北斗新仓在天津建成投用。在这个仓库中,每一件商品、每一个料箱、每一个拣货车都具有了可以感知的特性,和智能大脑实现交互,接受智能大脑的指令和任务分配。新仓借助多种前沿技术和尖端设备的创新和集成,令它所辐射的京津冀核心生活圈区的消费者等待时间能缩短2-3个小时。




疫情之下,一块进口三文鱼案板上沾染的病毒,可能打破整座城市的安全防线,一颗北美猪头包装上沾染的病毒,可以穿越半个地球威胁到中国厨房里孩子的健康。2020下半年,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核酸阳性,让冷链冻库成为疫情的“罪魁祸首”,人们不由得发出疑问:进口生鲜肉类还能吃吗?应运而生的冷链食品溯源方案成为冷链监管乃至疫情防控的关键。


案例:

2020年12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另外的10%主要通过纸质台账、进货凭证等方式来记录追溯信息。


另一边,腾讯云宣布上线腾讯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阿里云发布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技术、健康码等,协助政府从源头对冷链食品携带新冠病毒的潜在风险进行防控,冷链食品纷纷拥有了自己的“健康证明”。



如何在企业开工后控制疫情蔓延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节点上,远程办公成为控制疫情、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由此,中国成为是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远程办公测试地之一,“在家办公”成为每个打工人对抗新冠肺炎的利器。


案例:

数据显示,2020年新春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取“云复工”模式,约4亿用户使用远程办公软件。复工第一天,阿里钉钉服务器被挤爆,在线人数超过2亿;过去一年有超过3亿场会在腾讯会议上举行……此外,字节跳动的飞书、华为云的WeLink、美团的大象等均对这一风口开始布局。


市场上有往这风口投钱的,也有准备躺在风口不走的。Facebook宣布从7月份起,积极开放远程招聘,预计在未来5-10年实现长期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一方面免去交叉感染的风险,控制疫情蔓延,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办公环境的成本,提升沟通效率,使得服务触达更高效还能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




AI老司机、5G云代驾正在变成现实。以前,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驾驶位上,仍然坐着一位安全员。如今,电脑取代了安全员。AI可以处理常规路况,车上的人可以睡觉、玩游戏,如果遇到临时交通管制,就可以一键求援“云端代驾”,电脑另一端的安全员可以远程人工操控,让车脱困。单车智能很重要,但如今城市拥堵、事故等问题突出,“车路协同”更能提升整体城市的交通运营效率。在新基建背景下,交通竞争重点已不再是“铁公基”,而是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交通。


案例:

2020年9月,百度Apollo与一汽合作的国内首辆量产原装无人驾驶汽车面世,驾驶位空无一人,头顶圆柱型激光雷达,车周边装载的各种传感器,用于无人操控、躲避障碍。此外,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落地北京、长沙、河北沧州等城市,通过百度地图APP就能免费体验无人驾驶,目前接待乘客已超过21万名,计划未来3年拓展至广州等30城。


同年,定位于“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效出行”的Apollo ACE智能交通引擎入选“世界领先科技成果”。根据实践经验,百度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同时能帮助城市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和智能决策的现代化智能交通体系,有效治理“城市病”。



伴随着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合发展的浪潮,很多科幻的场景正成为现实。以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为代表的数字人进入大众视野,并以多元的姿态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案例:

2020年两会期间,搜狗和新华社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3D AI合成主播「新小微」火了:输入文字,AI就能生成一个逼真3D数字人,能口型精准、表情到位的将新闻播报出来。在特写镜头下,连头发丝和皮肤上的毛孔都看得清清楚楚,立体感和交互能力几乎和真人无二。


百度曾与浦发银行推出首个国内银行“虚拟员工”——智能客服“小浦”,几乎复刻了一个真实的人,动作形态逼真,语调自然流畅,还能通过多感官实时关注和识别用户的情绪、表情、语气,根据对话内容及时作出反应,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其还能具备各行业专业知识。


数字虚拟人适合企业服务、旅游、教育等垂直行业的“窗口服务场景”,如虚拟客服、虚拟导游、虚拟助教等,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打造差异化产品、帮助金融、教育、电商、媒体、会展、客服等行业进行智能化升级。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叶露

制图:张许君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